2025-10-13

蟑螂縮放複製器

與一般的凸透鏡模擬不同,簡化成有三種影像,分別是正立放大虛像、倒立縮小以及放大實像,我覺得只要這幾個能判斷出來,理應可以面對會考的模擬題目。
情境上是在固定樓層板中可以複製出天花板蟑螂出來,是縮小還是放大取決於 f~2f or 2f 外,f 可調整,若是在同一個焦距內可以複製出一大一小就會生個小家庭出來。

你必須要養出三個家庭的蟑螂,不同焦距會生出不同的家庭組合,

不是每個焦距都可以生出一大一小的蟑螂,母蟲都是比較大的,當遇到比較小的公蟲時,會生出小寶寶。要調整對的焦距才能複製出一公一母。

累積三個家庭的爸媽資料時,看看成像的區間是否跟 焦距 f 有關連?

要小心當像距等於焦距時,強光會聚集。

操作說明:

1. 在天花板上有一隻蟑螂,你有一隻可以複製牠的放大鏡,

2. 調整放大鏡上下位置會得到放大或縮小的蟑螂,滑鼠點一下就可以複製。

3. 若為平板或手機則是滑動移動放大鏡位置、手指放開就可以複製。


若無法載入,點此在新視窗開啟

淋巴圍城

這是一個塔防遊戲,目的是為了呈現淋巴結腫大後對病原體的影響,過往授課以口語表達,就覺得很塔防遊戲,透過 CHATGPT 對談把這個遊戲做了出來,為了顧及遊戲性以及對名詞的認識,套用並簡化了一些免疫功能。 

規則說明

目標與流程 

  • 守住 12 波攻擊(第 4 / 8 / 12 波為 Boss)。 
  • 開場暫停;先佈署 → 按繼續開第 1 波。 
  • 清場(場上無敵人且隊列為空)時,右下出現 5 秒 透明圓形倒數 → 自動進下一波。

生命與失敗 

  • 只有病原體逃出終點才 -1;擊殺不會扣命。 
  • Lives ≤ 0 立刻失敗;清除第 12 波即勝利。 

CP(cytokine points 免疫資源) 

  • 初始 150;擊敗敵人獲得 CP(波數越高倍率越大)。 
  • 出售返還 60% 成本;Boss 掉落較多 CP。 

站點與路線 

  • 初始 6 站點隨機散落。 每波開始前重繪路線(直+彎),總長約 1.45~1.6× 畫面寬,且一定繞過每個站點附近。 
  • 第 4 / 8 / 12 波各新增 2 站點。 

病原體介紹 

  • 病毒(Virus):移動極快、血量低,常成群出現。 
  • 細菌(Bacteria):速度與血量中等,是最常見的攻擊單位。 
  • 真菌(Fungus):移動緩慢但血量高,能承受多次攻擊。 
  • 原生生物(Protozoa):速度快、血量中等,擅長突破空隙。 
  • 寄生蟲(Helminth):超高血量、極低速度,擊敗後可獲大量 CP。 
  • 胞內寄生體(Intracellular):行動極快、血量低,但擅長偷襲。 

Boss 介紹 

  • 第 4 波 —〈莢膜巨怪〉(橘色六角):每隔數秒釋放小型細菌增援。 
  • 第 8 波 —〈變異風暴〉(藍綠六角):可短暫加速衝刺,忽略減速效果。 
  • 第 12 波 —〈蠕蟲女王〉(粉紫六角):定期護盾,死亡時釋放寄生蟲群。 
         每次擊敗 Boss 會獲得大量 CP,並新增兩個塔站點。 

免疫防禦塔介紹 

  • 補體系統(Complement) — 消耗 70 CP:快速射擊並貼標敵人;被貼標的敵人會受到巨噬細胞與抗體塔加成。 
  • 巨噬細胞(Macrophage) — 消耗 80 CP:高單體傷害;對貼標敵人額外加成。 
  • 發炎介質(Inflammatory Mediator) — 消耗 70 CP:範圍小傷+顯著減速;適合群控與拖延。 
  • 抗體塔(Antibody) — 消耗 90 CP:追蹤彈自動鎖定目標,射程遠、命中高但攻速較慢;對貼標敵人加成。 
  • 主動技能 追擊淋巴球(IL‑2) — 消耗 60 CP,冷卻 15 秒:召喚追擊淋巴球,自動追蹤最近敵人,存活 10 秒,每 0.25 秒攻擊一次。 
  • 淋巴結腫大 — 消耗 50 CP,冷卻 20 秒:指定站點腫大 12 秒,產生圓弧迴路迫使敵人繞行,延長防守輸出時間。 

策略與提示 

  • 前期:前半段配置補體+巨噬,後半段放抗體與發炎介質,形成「標記 → 高傷 → 追蹤」鏈。 技能時機:Boss 來前先用腫大拖延;尾兵或高速單位交給 IL‑2 收尾。 CP 管理:難度越高的敵人與 Boss 給的 CP 越多;需要時可出售(返還 60%)。

若無法載入,點此在新視窗開啟

2025-09-30

元素Quarto

8年前, 對比 Ai 成為方便工具的現在,想要做一個小桌遊,遊戲規則比照 Quarto 來設計,市面上這遊戲內容物就是16個木頭,有以下幾 8 種特徵 ,總共有 2 的 4 次方共 16 個:

  • 高 or 矮
  • 顏色深 or 淺
  • 實心 or 有挖洞
  • 方形 or 圓形 

遊戲規則

兩人遊戲,輪到你時,挑選一個木頭給對方,對方要把它放4 x 4的格子內,若有同一特徵成直線即為獲勝,例如:某一直線都是圓形,這樣就贏了! 

那時利用這個桌遊的規則做一個化學元素符號的版本,需要有16種元素, 這些元素需符合 quarto 的棋子特性, 需要利用四個特性,每個特性可將16個分為兩組各八個, 盡可能讓16個元素特性排列出每個元素都有獨一無二的狀態,不要有彼此重複的特性如同原版遊戲木頭設計那般, 分類特徵為中學生學到的範圍,找出這16個元素,並且將四個特徵列表厚載細分兩類也分出。

透過與 chatGPT 的對話,他會呈現出幾種可能的組合,經過幾番討論與篩選,結果連結檔案 PDF,並且透過 canva ai 直接做出這個網頁版


2025-09-21

阿富汗相機

因為松果體操隊的活動辦理分享,我才知道阿富汗相機(先看影片介紹)這件事情,基本上就是一個行動暗箱,把鏡頭、相紙、含藥劑都放在一起,因為溫度與藥劑隨時間變化,利用黑白相紙對紅光不敏感的特性透過窺視孔確認顯影程度,以下記錄箱體設計流程:

  1. 拿古老顯微鏡的木箱來進行作業,減少製作木箱時間,先確認開口位置,決定開口朝上,但建議還是側邊開口,會比較好添加或更換藥劑。
  2. 需先決定鏡頭焦距再來設計箱體大小,我採用L39接環的放大鏡頭,可以用比較便宜的金額採購便宜又好的鏡頭。剛好牛奶蓋大小與 L39 接近,以黑色牛奶蓋黏貼,周圍遮光海綿貼上。
  3. 箱體不大時要決定相紙的 lanscape 或 portrait ,因為主要要呈現人像,以portrait 為主,固定相紙的部分採用3.5" x 5" 再切半,以壓克力切三層結構,最後方的為白霧面壓克力,大小羽片幅相同,外框採霧黑壓克力,霧面朝鏡頭,避免反光,對焦平面的白霧面也朝向鏡頭方,中層為內框等同片幅的 1mm 壓克力,最前方為略小縮邊各 1mm 的壓克力。側邊需最後層外凸一個平面方便相紙插入。
  4. 因為顯影時需要看到內部,利用3mm紅透色壓克力於藥槽旁開洞貼合,以收光,上方一樣貼和紅透壓克力以觀察內部。
  5. 要呈現正像,所以內部藥槽以顯影和漂白為主,離開漂白程序後要先過水,再進入二曝、二顯與定影流程,這裡的二顯就跟首顯分開,以減少不必要的意外。

  6. 鑷子可以用磁鐵吸在內部,活動時若有人可以協助,可在漂白後請協助人利用另一隻鑷子夾出過水,因為這時後手還在裡面。

注意事項

  1. 曝光時間先抓一秒,以 RC 相紙 -5ev 值來計算。
  2. 顯影以 D72 為例,稀釋比 1+3 or 1+4,慢一點好,二顯的時候可以提高。箱體可容納的盒子以 50 + 150 ml 為上限。
  3. 漂白以過錳酸鉀配稀硫酸配方為例,操作五次藥效會下降,需要補充過錳酸鉀或換溶液
  4. 再曝光時要注意環境光線變化,出暗箱後我以黑色水桶來過水,儘量漂洗後再曝光,算個秒數記錄以利後續修正。
  5. 提醒參與者最後水洗十分鐘。

單式顯微鏡

之前做的時候,花時間在黏貼玻璃珠,尤其是兩張黑色卡典西德鑽孔後要對到正中央再把玻璃珠夾貼在卡片上,花不少時間。改變做法:

1. 整盒卡片統一鑽孔,2mm的玻璃珠使用1.2mm 鑽孔 ;因為這樣處理,相對容易嵌進 1mm 珠了,鑽孔時使用 0.8 mm 鑽頭。

2. 黏貼的方式採用紫外膠,但卻不可避免留了一些殘留在珠表面,但製作的速度變快了。

操作

1. 鑽孔要來回去掉屑

2. 紫外光膠須先點在塑膠表面上,再用鑷子夾取玻璃珠沾取

3. 珠子卡在洞較少露出的那部分靠著蓋玻片

其他操作過程影片

2025-08-26

改浮游生物網

原本使用浮游生物網下方的塑膠罐不耐高溫曝曬而碎裂,加入針筒來替代下方收集瓶,本次修改重點:

1. 收集完水樣分裝方便,有些生物靜置下沉時,學生不會取樣後攪拌到混勻,可直接滴到玻片上

分裝方便

2. 接孔統一,只要固定好網子下方的軟管,拆卸方便

3. 針筒不用特別封口,水樣也不會大量流出,兼通氣用途

4. 另外加入釣竿,用便宜的就好,採樣範圍加大許多

## 遭遇一些問題

記錄四個版本的差異:

1. 單純的繫上針筒,撈了半天發現水都灌不進去,才驚覺裡面氣體出不來,水也就進不去,於是撈了撈就拿出來抽水進去,雖然有些許濃縮,但樣液太少。

2. 既然要有孔洞,那針筒後方開個洞,讓水可以流進去就好,但孔洞要封上濾網,既然都要開洞了,那怎麼不乾脆做一個單向閥,既然都有針筒了,那就一進一出,出的地方有濾網就好,又攜帶方便。但結果不好,主要是進水量太少了,過濾有作用,但效益低落。

3. 跳回去前面的思維,就在針筒拉到最後方的前面一點點開洞、封濾網(用熱融膠即可)。正式上場時卻發現空筒的空氣量會讓針筒浮起,看是要加重、還是灌一些現場的水樣進去都可以,倒是孔洞開在後方有利氣體溢出。但開洞的位置使收起的時候水位太低。

左為版本 3,右為版本 2(好稀)

4. 將洞開在中間,並且多打幾個洞,有利溢流,因為針筒接孔不大,液體進來若後面壓力可以小一點理應有利過濾,另外,打中間的好處是取樣結束後推擠進入一半高度時,就可讓水樣不流出。


## 結果

1. 濃濃的結果

2. 顯微鏡下


2025-06-12

人口問題議題報告

前言

使用康版七年級下學期課程,第五章分兩部分,5-1 為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後續為 5-2 保育作為,在學生報告後再上課本的保育措施以及相關法律,時間規劃分三階段:
1. 說明報告內容,使用平板 felo 資料
2. 電腦教室 MD 格式繪製心智圖
3. 大電視報告、回答問題


目標

1. 線上工具使用教學
  • Felo 資料搜尋
  • Markdown 格式說明
  • Napkin 心智圖工具 

2. 倡議關心生活議題,並找出合理的解決之道


操作流程

1. 人口爆炸衍伸出的議題,課本描述了一些,教師聚斂並修正了部分
  • 資源損耗
    • 糧食
    • 森林
    • 能源
  • 空間減少
  • 污染增加
    • 空氣污染
    • 水污染
    • 廢棄物污染
2. 將上述 7 個議題分組,說明小組報告規則
  • 每組報告一分鐘,回答問題一分鐘
  • 只用一張心智圖呈現
  • 需包含四個次主題
3. 版書說明心智圖四個層級需包含的報告內容
  • 心智圖最核心 - 即報告的主題
  • 心智圖第二層 - 四個次主題或次議題,每人負責一個
  • 心智圖第三層 - 次主題如污染主成份、次議題延伸其成因、影響因素或舉例說明
  • 心智圖第四層 - 最外層,提供的積極或消極解決之道
  • 次主題範例說明:
    • 空間主題:如台灣房地產節節高升,影響社會的四個層面,說明個層面成因以及最後解決的方法
    • 糧食主題:四個次主題可為過度捕獵、良心商店減少食物浪費、種子銀行拓展未來、黑心食品等皆可
4. 使用 felo 協助挑選適合的次主題,可以增加、但不要少於,每人負責其中一個次主題的延伸,因此時 felo 不需登入,簡單搜尋的結果可以直接決定並在筆記本寫下小組各自分配的次主題,只要再追問就可以深入到解決方法
5. Napkin 排版教學,這裡使用共用帳號,可事先開好 班級名稱 - 新主題,方便學生登入後選擇正確檔案,示範生成心智圖歷程
  • 利用 Markdown 格式建立四個次主題
  • 按 Tab 縮行貼第三層、第四層
  • 全選、閃電、選樣式、詳盡文字內容
  • 匯出 A4 PDF 即完成

2025-06-05

生態系 2.5D 模型製作

為傳達熱點保育重要性及生物多樣性概念,讓學生製作生態系小模型,

時間點於生態系介紹後,銜接生物多樣性課程之前執行,


作品要求兼具生物多樣性、需有營養層級概念

不著色一節課可完成,


材料:棉線、針。或者直接選用風箏線就不用針,速度快,但線無法上色。


於海洋生態系課程結束時介紹熱點概念,

預告模型製作,播放模型製作歷程以及範例。



學生事先分兩組:海洋組和森林組,

發下紙板事先讓學生繪製,能縮短下堂課的製作時間。


紙板大小為 6 cm x 18 cm,折完後為 6x6x6 立方公分,

影片的範本為 10x10x10 太大不適合一個人製作,且增加備料時間。


備料說明:

  • 分別搜尋海洋以及森林動物、珊瑚礁、樹的剪影
  • 使用 Inkscape 描繪剪影圖片得到向量圖
  • 繪製背板以及打孔位置、設定五排孔洞,分別為 3 , 2 , 3 , 2 ,3,每個洞 1 mm 
  • 雷射切割檔案,這邊以 1mm 厚度牛奶紙為例,一張 54.5 x 39 cm,其生物量約可提供一班級使用


當節課說明

  • 需有生產者:森林組用大小樹三棵以上、海洋組用珊瑚三株以上當作共生生產者
  • 消費者需有初級、次級、高級三階段,注意數量分配,模型大小也無法放太多,大多 7 - 10 個族群
  • 串線及分配圖層、線串滿為 13 組孔洞,建議 10 條線以內,長度約 90 cm 以內,線頭打結以卡住孔洞,可以用保麗龍膠點在洞孔幫助卡住,過線時由近景往遠景串,以繃著紙板,注意紙板折彎方向。
  • 黏上生物就完成!若要塗色皆須事先處理

學生操作歷程以及成果



2025-05-13

鋁線折病毒模型


本活動用以說明噬菌體蛋白質外殼以及核酸注入之模型製作,材料為金屬線,工作時間約 20 分鐘,為簡化模型,不包含 20 面體之型態以及尾絲數量與真實不同。

工具:尖嘴鉗、尺

材料:3mm 鋁線 30 cm 長兩段

製作方式

  1. 將 30cm 鋁線對剪,取 15 cm 製作如鑰匙外觀之病毒外殼,因金屬凹折長度會縮短,中間開始對稱的凹折,完成後能接近對稱。彎折時以鉗具夾持,角度呈現會比較一致。製作兩段,長得有點像鑰匙。

  2. 剪一小段吸管 5 mm 作為尾端,將兩段插入以吸管套著。
  3. 把腳折彎出來,整理一下形狀。
  4. 再取一條 10 cm 鋁線,三分之一處折彎。
  5. 折彎下來的一股與原來的股螺旋扭曲如兩股 DNA。
  6. 插入吸管套筒中,延伸的一股模擬 DNA 注入流程,完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