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30

溶解度曲線(熊本大学教育学部附属中学校)

熊本大学教育学部附属中学校

觀課記錄

本單元是了解水溶液溶解度差異,並學習利用之來分離物質的方法,
主活動:將明礬和食鹽加入水中攪拌,利用降溫的方式讓明礬析出,再將結晶放在顯微鏡底下讓學生利用課本的圖作對照,比對出結晶物種類為何。

課本對照的結晶物圖片
5人/組,共8組。

教師首先複習小學水溶液的基本知識,使用學習單先把學習目標寫出,指示學生理解溶解度曲線定義和圖表閱讀方式後,請學生討論如何將食鹽水中的鹽巴取出,學生回答利用水份蒸發可以獲得鹽類結晶,但是今天使用的溶質有兩種,即是要利用溫差來將不同物質析出。

學生花時間操作溶解物質、降溫、結晶、過濾歷程花了不少時間,過濾步驟教師又特別提,應是學生第一次使用過濾,所以可以看到他們在設定裝置時有各種不同表現。
學生操作時可以看到某組學生們之間的互動分工,一位負責操作、一位負責講解指導其餘的同學負責協助,在小組分工的訓練上,教師有下達任務給組內的不同學生,過程井然有序,雖教室偏後方的兩個組別內有一兩位同學無法融入,但也基本上都有維持著一定的秩序。

一些特點:

  • 利用ipad拍攝結晶,利用ipad接上顯微鏡直接拍結晶的樣子也可讓同組同學可以快速看到顯微鏡下的物質,相當方便。

  • 學習單設計很特別,如同在筆記本打孔的樣子,其他的科目也有類似的紙張,協助學生做檔案時相當貼心。
  • 學習單上有自我評分欄位,在評量學生的時候更能幫助他檢視自己。
  • 學習單著撰寫會把關鍵字拉出來,後方縮行接著寫定義,使得學生相當方便可以看到重點在哪裡。
  • 習題並不著重講解。在台灣教授溶解度計算是水溶液單元的重點,可是本堂課看不到老師教授後方的兩題習題,老師回答那只是讓學生做實驗太快時怕無聊練習用的。
  • 評鑑方式也是分兩階層,能寫出觀察到現象的得到B,能觀察到現象並解釋背後原理者得到A。
  • 教師會在學生回答問題後皆予以鼓掌帶動全班同學給予鼓勵

課後問答

  • 先前學生的起點行為是?小學時有學過水蒸發法,現今單元為加入溶解度曲線和結晶觀念以及拍照的課程安排。
  • ipad除了拍顯微鏡內可以用外,還有用在教學的哪裡呢?本校導入40台ipad,也用在校園植物拍攝用。
  • 此堂課因為有的組別來不及動作,整體課程可惜沒有討論,並將理由敘述表達出來。
  • 通常教師都什麼時候準備上課用的器材呢?備課都使用空堂來準備,16:20後有社團,通常超過18:00才下班
  • 為什麼會來這所學校呢?老師本人是因為3-7年得輪調,所以來到這間學校。
  • 參加了研修的什麼課程呢?前往研修的感受是有很多課程可以參加,如班級經營、社會體驗、特殊教育、也有自主研究(一次2~4週)
  • 課程都是在實驗室中進行嗎?教學時有八成是實驗室活動教學、兩成是在教室內進行的重點整理。這樣的方式不會捨棄掉台灣目前仍以考試為升學重點的方式,同時也能增加學生對理科活動的接觸
  • 如何加強學生投入更多小組活動?選擇理科較強的學生參入、男女各半、並且段考後會修正、教師會支援比較弱的組別較多。

沒有留言:

定影

為了防止這些殘留鹵化銀在日後繼續對光線敏感,定影劑將它們溶解和清除,只留下顯影後的金屬銀。使圖像在光線下穩定且永久保存。 以 AP 顯影罐為例,300 c.c.溶液中 , 20 % 硫代硫酸鈉 = 60g 硫代硫酸鈉  + 240g 水 硫代硫酸钠(Na₂S₂O₃)和溴化银(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