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8

用棍子舉起裝滿豆子的瓶子

有個活動標在摩擦力單元當做課程開始前的暖身,
把罐子裡裝滿豆子,使用一根筷子插入後,可以舉起來,
我把它改在摩擦力單元結束後,上壓力單元時,
翻回去單元起始頁時,問學生課本上說的真的做得出來嗎?

剛開始做時用了一支木頭鉛筆、小飲料杯,以及一大包黃豆,
結果失敗了,學生說我沒有按照步驟,先裝八分滿壓緊,再倒滿再壓緊。
我請這位同學來協助緊壓後,還是失敗了。

學生說用鉛筆不行,太滑了。
「好,那我們用這一位同學的防滑自動鉛筆,應該可以提供比較強的附著力吧?」
還是失敗。

學生又說黃豆不行,要用綠豆或米,因為課本這樣寫。
「那你們覺得這樣比較可行嗎?」
對阿,這樣接觸面比較多。這裡可以作為壓力單元開始的伏筆。
「真不好意思,我手邊剩下的豆子只有紅豆跟花豆,好像沒有更小的了耶。」這些是捉放法豆子,上面一堆標記。
「不然就用這黃豆看能否成功吧,若怎樣做都不行,我再去生米出來。」

學生說可能飲料杯太矮了,要高一點,
於是我們換了大杯 700 c.c. 飲料杯,還是失敗。

學生又說,開口必須要跟課本一樣是個瓶子,杯子上面要縮起來的口,
於是我們花了一分鐘倒光一位同學的寶特瓶,甩乾之後避免這些豆子發黴後就開始重複上面的事情。

這次夠深、但是筆實在太短了,沒辦法埋到底,再拉出來,我們需要一個可以搭配得上寶特瓶的棍子,
有學生拿出上次家政課勾圍巾用的木棍,我問他們這跟那麼細,若根據同學說的要接觸面積大的話是不要要粗一點?

但是沒人有更粗的長棍子,其實我有,只是沒拿出來。
這時候,同一位同學拿了三根出來,
「噢,太好了,那請問各位要集中還是分開比較容易成功呢?」
兩種回答都有人選,
「請問集中的表面積總和比較大還是分散呢?」我問。
大多同意分散,那我們就先作分散的好了,

再請最激動的同學出來幫忙,這位男同學一直幫忙出了很多意見,
但是還是失敗了。

換到我示範,一邊講話回應同學說這跟人品有關的玩笑言論時,
偷偷將三根棍子用力往下插,然後提起來就成功了,
換回原本的同學時又抽了出來,
主因是他沒有用力往下插,所以又失敗一次,
又換我來時只留一根,複述同學說的這可能跟人品有關,也成功了,
後來跟同學說必須要用力一下,當然,後來這位同學也成功了。

說明帕斯卡原理以及舉兩三個例之後,學生還是不易感受「水深壓力大」這件事,
就拿來跟那個把豆子罐舉起來的活動來類比,
豆子越深、越不容易插進去,較深的豆子承受較大壓力,且壓力會傳達到每個方向,就是帕斯卡原理,
不易插進去外,提供的正向力也比較大,因而摩擦力大,可以把罐子提起來。

沒有留言:

定影

為了防止這些殘留鹵化銀在日後繼續對光線敏感,定影劑將它們溶解和清除,只留下顯影後的金屬銀。使圖像在光線下穩定且永久保存。 以 AP 顯影罐為例,300 c.c.溶液中 , 20 % 硫代硫酸鈉 = 60g 硫代硫酸鈉  + 240g 水 硫代硫酸钠(Na₂S₂O₃)和溴化银(Ag...